济南软件开发—“互联网+”重塑信息产业

2015-10-24 09:28:31
    “互联网+”重塑信息产业
 
    “互联网+”成为时下热词,它不仅改变传统行业,也在改变信息产业本身。因此可以说,信息产业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抓住这新的机遇,努力提升信息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直面三大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规模化与定制化的矛盾,即企业如何在低毛利率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规模经济和定制化的用户服务。
     电子信息产业表现为行业规模和行业毛利率增速大幅放缓。以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为例,所用的器件都可谓世界一流,例如八核CPU,全高清屏幕,高水准代工企业,甚至包装也选择世界上最好的、最贵的。但是,在性能比肩国外产品的情况下,国产手机价格却只有苹果的40%、三星的 50%。我们不禁要问,谁在为这个超低的价格买单?
     除了智能手机整机企业外, 其实为这些超低的价格买单的不乏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例如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企业。现在,新型平板显示屏和八核CPU,其价格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互联网时代强调免费与个性化,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规模经济,不断降低成本,同时又要实现定制化的服务,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集成电路和显示屏行业一直都属于电子行业内部的“四高”行业,即技术门槛高、投资门槛高、风险高、投资回报率高。当下低毛利率的现状,对这两个行业的挑战日益严峻。众所周知,集成电路的设计需要高研发投入,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资本开支和工艺技术积累。低回报如何支持高成本与高技术的投入,低毛利率的时代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这是电子信息行业当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大与小的矛盾,即在产业链垂直整合、商业模式重大变化的过程中,大企业和小企业哪个更能抢占先机。在产业融合的条件下,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垂直整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电视。一些在互联网视频、游戏及社交方面有建树的企业,纷纷把智能电视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入口,加入到这场争夺战中。
    这些企业建立了从上游的视频内容生产、内容平台汇集,到内容的分发网络,再到电视终端设备覆盖和外部应用的视频服务的全产业链整合,形成了数以百万计的有深度黏性的用户群,收入结构包括电视硬件、视频内容、产品版权授权以及终端广告。在他们的商业模式中,电视机整机的收入可能是赔本的,但因为增值服务便形成了盈利。这对那些传统的电视机厂商,特别是以硬件为商业模式的厂商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吃独食与共分享的矛盾,即如何从产品供应商向平台生态圈领军企业的转变。平台战略就是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平台是为他人、为行业搭建的,最终形成“有钱大家赚”的模式,这在大量跨国企业已经成功实现,包括集成电路领域大家熟悉的芯片架构授权商,也包括从搜索引擎向移动设备操作系统转型的谷歌。在中国本土企业中,互联网厂商也已经先行一步,腾讯、阿里分别从即时通信产品提供商和电子商务产品提供商成功转型,开始引领不同的产业生态圈共赢发展。
    相比之下,本土的传统电子信息企业转型之道可谓任重道远,有实力的企业更习惯于吃独食,希望独占产业链上下游,这既不可能,也不可行。
互联网思维引领创新
    在“互联网+”的概念之下,哪个产业和互联网结合,这个产业的规则就可能会被改变。当下,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都是企业争夺的入口,下一个焦点很可能就是智能家居。除了智能马桶盖,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活中还会出现智能微波炉、智能冰箱,智能沐浴、智能衣柜甚至是智能梳妆台。
    互联网+时代,要求中国的制造业和智能互联网互相支撑、深度结合、共同升级。首先,要在各行各业建立示范性数字工厂,其中包括广泛应用设计、制造、检测、服务以及物流为一体的智能化体系,完成工厂的整体改造;第二,要突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例如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等,人与机器交互技术,突破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等;第三,要在互联网、物联网和以服务为背景的“务联网”基础上,建立一套智能化流程,整合物流资源,推动智慧物流业发展,使整个产品生产和流动体系更加精准、更具效率。
   互联网+时代,要给予柔性生产线技术更多关注。在传统规模经济时代,生产组织的形式往往是一件产品生产N多次。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和人们需求差异化的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正在被B2C或C2B取代。想要支撑这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就需要更具柔性的生产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
   互联网+时代,创新也更多的和互联网思维联系起来。苹果、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全球瞩目的大企业,他们强调自己每一步的创新都是“微创新”,每天都在改变,但是积累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迎来一个重要的改变。相比之下,很多小企业往往容易喊出“颠覆性”创新的口号。我们可以试想,当变化的巨浪冲来,这两种企业哪一个更容易抢占先机,哪一个又能笑到最后。这个问题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必须做出回答。答案当然是充满了悬念,也令人兴奋。
    在互联网+大潮下,全力打造企业的互联网核心竞争能力变得至关重要。中国电子所属的一些子品牌在发展传统渠道的同时,也都在主动的“触网”。全球领先的AOC显示器,正在广泛利用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球促销。为中小企业提供元器件从技术到供应链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已初见成效。
    打造企业的互联网核心竞争能力,关键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重新构建企业。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的产业链进行重新的审视,这不仅意味着电子信息产业自身要率先在产供销、人财物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应用推广互联网技术,更意味着要凭借互联网的技术来推动自身业务的转型,并借此打造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互联网+启动了企业变革的进程,但这决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企业的“重启”,正如著名的科幻电影《骇客帝国》第二部的名字那样,叫“重装上阵”。互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的“重装上阵”。